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

漫畫家 劉欽興

漫畫大師 劉欽興

還記得阿三哥、大嬸婆和小聰明這些漫畫嗎?這些由國寶級本土漫畫大師劉興欽所畫的漫畫,將要有個家了!由新竹縣橫山鄉九讚頭文化協會,在新竹縣內灣成立的劉興欽漫畫暨發明館,在今年三月二日起正式對外開放。
 劉興欽漫畫館,是九讚頭文化協會利用鐵路局內灣火車站後方廢棄宿舍改建而成的。漫畫館館長董秀珍說,在一九九九年時,為了推動內灣地區的觀光,而以住在內灣隔壁村大山背的本土漫畫大師劉興欽為特色,希望能藉由他來打響內灣的名號,於是便在內灣著名的景點上用劉興欽的漫畫人物來做裝飾。而在二○○三年,協會為了更完整呈現劉興欽,便打造一個劉興欽漫畫暨發明館。
 
 漫畫館除了介紹劉興欽的生平外,也蒐藏著劉興欣的漫畫約有五、六十冊,包括《丁老師》、《小聰明》、《阿三哥大嬸婆遊台灣》和《機器人》等著名的本土漫畫。其中《阿三哥大嬸婆遊台灣》這部漫畫,是以劉興欽的故鄉為故事背景,阿三哥的人物和故事是來自劉興欽本人,大嬸婆的故事靈感由來則是他的母親。
 而劉興欽除了創作漫畫之外,也發明了許多產品,例如丁字型冷熱水龍頭、自學機、語言自學機、智慧寶珠、音樂演奏鞋和鴛鴦刷等。博物館内目前展覽他其中一個有趣的發明─「鴛鴦刷」,每天放洗澡水之前都要先刷浴缸,可是劉興欽覺得拿肥皂塗抹後,再拿刷子刷乾淨,又得開水龍頭清洗,要三道步驟才能完成刷浴缸,這樣的工作實在太麻煩。於是他發明了一個兩用刷,一面是刷子,一面是肥皂,還可接在水龍頭上,使用很方便,並給它取了一個浪漫的名字─「鴛鴦刷」。
 漫畫館共分為三棟,第一棟以介紹劉興欽的發明史與漫畫史為主,展館中有他過去的獎杯與獎狀,還有發明的東西。第二棟包含時光隧道、視聽中心以及劉興欽工作室,介紹漫畫是怎樣產生的,其中也有互動式遊戲。在第二棟與第三棟之間的中間空地上有親子互動,包括機智問答、親子閱讀區等。
 第三棟則為藝品部及特別的礦坑隧道,董秀珍說內灣早期盛產媒礦,為了讓孩子體會礦坑工人的辛苦,便設置了這樣一個區域。走入礦坑隧道須趴下來,拿手電筒前進,讓小朋友實地體驗礦坑工人伏行前進的辛苦。
 擔任館長的董秀珍原本是九讚頭文化協會的義工,因在九讚頭文化協會辦的活動中,表現出色而被提拔出任館長,沒有館長經驗的她說,剛接任博物館時由於要處理整修的問題,裝潢、設計都要想辦法,每天都來博物館報到,「很忙而且很累。」而且由於經費不足,博物館從成立前到現在,員工都只有一位,就是館長董秀珍。
 「雖然辛苦,可是為了社區,我還是做!」董秀珍說,其實博物館的目的很簡單,就是為了讓大家到內灣時更瞭解劉興欽,除了認識他的漫畫也認識這位少見的本土級漫畫大師,「我最希望的是家長或老師能帶小朋友來這裡,讓小朋友認識劉興欽老師的漫畫,進而達到博物館教育的功能。」董秀珍說。
 除了教育,董秀珍更希望利用這樣的博物館為社區帶來就業機會,「由於我們是自給自足,希望將來有盈餘了之後,可以請社區的居民來這裡工作,做導覽員、解說員都可以。」

來自 生命力新聞

口足畫家 謝坤山

1958年出生在台東的謝坤山,15以前都是在台東度過的。
從小每天看著爸爸踩著三輪車,沿街叫喚「酒干倘賣無?」在他的心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;爸爸又瘦又弱,身體不好,還患有肺結核,踩三輪車都是上氣不接下氣,那付辛苦又狼狽的模樣,總讓做兒子的坤山看得很不忍心。國小時便要分擔家計,撿過破爛、賣過枝仔冰,幫媽媽燒飯、養鴨、掃雞舍…..,這些差事,使他及早體會「吃苦耐勞」。
13小學畢業那一年,爸爸帶他到一家做飼料的工廠,對他說:「這裡就是你以後上班的地方的了,替人家做事,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怕吃虧,不要斤斤計較,能多做就多做,這樣老闆才會喜歡……」每天從早上7點工作到下午7點。
15那年,爸爸聽說在台北討生活比較容易,於是舉家搬到台北,住在一層三十幾坪的公寓,擠進了五戶人家,謝坤山一家六口只租到一間大約兩坪大的房間。儘管居住的環境有點兒糟糕,剛到台北時,有點兒失望,但是謝坤山還是很快地開心起來,也恢復了鬥志,希望能在台北好好工作,好好賺錢,來幫助家裡。他陸陸續續在鋼鐵工廠和鐵材行工作,沒想到16那年,在工作中竟碰到了可怕的意外……
出事當天早上,一踏上公車就覺得腳底莫名其妙的奇癢無比,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現象,所以一到工廠,就是趕緊脫掉鞋子,再跑去工作。他光著腳丫,站在三樓的陽台,按照同事的吩咐,接住一根從樓下傳上來的鋼管,不料,鋼管突然誤觸到高壓電,「砰!」的一聲,謝坤山頓時成了一個從頭到腳暢通無阻的超級導電體,三千三百伏特的高壓電毫不留情的迅速竄流過他的全身!
當他醒來得時候,人已經在醫院,呆呆的望著那爆裂開來的手肘,以及失去皮肉掩護而裸露出來的骨頭,有一種極不真實的感覺。後來有告訴他,就在他誤觸高壓電時,有一位同事,見義勇為地從樓下衝上來,抓起旁邊的木梯,往那條
鋼管猛力一掃,這才將謝坤山和閃著火光的鋼管分開。同事們焦急地嚷著:「已經沒氣了!」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生命的跡象,不過同事們仍然想要搶救他。就在把他抱下一樓的時候,他又奇蹟似的恢復了心跳。昏沉之間,他還有一些模糊的印象,記得自己好像被人搬上又搬下,耳畔還有救護車急促得鳴笛…….
    當他醒來時,人已躺在病床上,看著媽媽滿臉的淚水,他知道,媽媽的心也正在滴血。在他冷靜的外表之下,他的心其實正在痛哭,正在無助地吶喊,但是他告訴自己:「我不能哭!要不然媽媽一定會更難過。」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父母的愧疚,自己實在是太不小心了,不但讓父母傷心,還要讓她們為龐大的醫藥費擔心,對於一向貧苦的家裡來說,必定是一項沉重的負擔。
    不僅雙手受創很重,連右腳也被燒成像木炭般焦黑,左腳的指頭也被燒壞,傷勢實在太嚴重了,一定要儘快做截肢手術,否則連生命都有危險。
    「就算救回來了,也是殘缺不全,活著也是可憐,不如現在就讓他走了。」
    「你們終究要放棄他的,你們哪裡養得起呢?坤山現在才16歲,往後的路還很長呢,這是一子的負擔啊。」
     他躺在病床上,閉著眼睛,強忍住悲痛的淚水。突然,他聽到媽媽哽咽的聲音:「不行!我們絕不能放棄坤山,一定要救他!只要救活了,坤山能再叫我一聲『媽』,那就夠了。」謝坤山心裡想著:「媽媽不肯放棄我,我更不能放棄我自己。」從鬼門關撿回來的第二次生命,絕對不應該是用來憂傷和自暴自棄的,反而應該是積極、健康的活下去。
     在醫院治療的時間有半年之久,那段期間媽媽幾乎是寸步不離的守在坤山的病床邊,累了就趴在床邊休息,就是不放心回家睡覺。回家之後,謝坤山覺得自己好像成了一個特大號的Baby,媽媽如此細心地照顧他,就好像在照顧一個新生兒似的;母親似乎時刻都守在他的身邊,即使非得出門買菜或買東西,也是儘快趕回家,常常大老遠就會聽到她帶著焦急的跑步聲。每日三餐,媽媽都是先把謝坤山餵飽之後自己再吃,飯菜早已經都涼了。一般的新生兒,很快就會長大,母親辛苦的養育很快就會成為過去。然而他這個大Baby卻永遠都是這個樣子,失去的手腳是再也長不回來了,那麼,母親的辛苦是不是也注定視一場沒有期待的付出呢?
    為了不要再讓媽媽那麼麻煩,讓媽媽耽誤吃飯的時間,謝坤山發明了吃飯的道具,他用自製的湯匙把飯菜送進自己的嘴巴時,心裡的興奮和自豪真是難以言喻,連飯菜也似乎特別香了。接下來,他開始嘗試用嘴巴來做一些事情,比方說翻閱書報雜誌,畢竟,如果一整天除了睡覺就是呆呆的坐著或躺著的話,實在是太貧乏、太痛苦,假如能夠閱讀些什麼,感覺上和外界還有些聯繫的話,就會好過得多。
    就在謝坤山努力自立的腳步向前跨越一大步之後,家裡發生了一件事,媽媽積勞成疾,竟然病倒了!
媽媽住院了十幾天,結果,謝坤山也就十幾天沒有洗澡。
他一面忍受身體的不適,一方面也一直在想:「我一定得想辦法自己洗澡,這樣媽媽出院的時候,才可以休息,否則又會把她給忙壞了。」經過幾次的實驗和修正,他用衣夾夾住水管的出口,做成克難式的蓮蓬頭,並且運用浴室的牆角、水龍頭、水管甚至洗衣板,當成自己無所不在的手,如此這般把身體往各處去揉搓,再配合站在克難式蓮蓬頭前面轉動身體,謝坤山再次完成壯舉,可以自己洗澡了!
    當時有人建議他到夜市的角落一蹲,或找一個香火鼎盛的廟前一躺,前面再放一個大碗公,收入一定很不錯,可是謝坤山拒絕用這種方式謀生。
    「如果我小學畢業之後,不是去工廠工作,那會是怎樣呢?什麼才是自己最想做的事呢?」「對了!小時後我是很喜歡畫畫的。」
    他從練習寫字開始,緊緊的咬住一隻筆,好不容易才在一張早已半濕的紙上寫下「謝坤山」三個大大的字,而且還東倒西歪。當他咬著筆做畫時,嘴裡總是傷痕累累,平常維持兩、三個破洞是正常的。在作畫的時候,那一陣陣有如利箭穿心的刺痛,常常讓他痛得幾乎要咬不住筆,然而,他從來不曾因此把嘴鬆開,或是想到放棄,反而把筆咬得更緊。當他咬著小刀削鉛筆時,雖然頭痛、牙痛、脖子痛,但是當第一次一片片小心地一點點削好鉛筆時,感受到的是克服了最大難關,連帶也將自己的未來給「削」出來了。
作畫時,因為眼睛距離圖畫紙只有短短的幾公分,對視力來說是極大的負荷,眼睛對焦時引起的眼痛與頭暈,很不舒服,若不是有堅強的意志,是不可能堅強地練習。
    在他24歲時,決定要用晚上的時間,再到國中補校繼續他中斷了十一年的業。
 
謝坤山小的時候是活潑好動、調皮搗蛋,不太愛唸書的,可是,現在卻變了一個人似的,自動自發的唸書。他希望藉由追求知識來拓展人生的視野,得到心靈的充實,有一天可以豐富自己繪畫作品的內涵。不必為分數或文憑而唸書,完全為了自己而唸書。三年之後,他再接再厲考上建國中學補校,於民國76業,完成了高中教育。
    謝坤山和認識八年的女友結婚,婚後擁有兩個可愛的女兒,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他泡牛奶、餵牛奶,甚至在腳上綁條繩子,一面作畫、一面拉動搖籃。他說:「我會盡力扮演好丈夫、爸爸的角色,好回報家人對我的愛。」
    謝坤山的小女兒常幫爸爸做這做那,人家看了都誇她懂事,她卻說:「沒有啦!是爸爸的手長在我身上啦。」
    游泳是謝坤山很喜歡的活動,到游泳池,他必須卸下義肢,以真實面目面對大眾的眼光,他失去了一隻腳、一雙手和一隻眼睛。相對於許多正常的人,一位朋友看了他以後,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:「謝坤山是外表殘障,內心正常;可是有許多人正好相反,是外表正常,內心殘障。」他喜歡爬山,不只是健身,也是鍛鍊意志。對一個走路有困難的人來說,一般可能會盡量避免走路;而他卻認為,能走路是福氣,所以要多走多走。
    謝太太是謝坤山生命中最好的伴侶,是好妻子、孩子的好媽媽,也是許多人的好朋友。在愛中,她們為美滿婚姻做了最好的注解。




舒伯特

生於維也納近郊的里希田塔爾。他父親是一個莫拉維亞農夫的兒子,是一個教區學校的校長,同時也是一位業餘音樂家,將自己的音樂知識都傳授給了兒子。

1808年8月,他考進了皇家神學寄宿學校,並在皇家教堂童聲合唱團里唱歌。舒伯特開始接觸了莫扎特的序曲和交響曲。正是大量不斷的接觸各種各樣的曲譜,以及經常去歌劇院聽歌劇,舒伯特開始為他的後來的音樂造詣打下堅實的基礎。同時,他的天賦引起了當時頂級作曲家安東尼奧·薩列里的注意,薩列里決定教授他作曲和音樂理論。

在1813年底他離開了寄宿學校,尤其是薩列里一直對他單獨教授作曲。可以說薩列里是教他時間最長也是對他最有影響的老師。因為薩列里是頭一個將Biedermeier(指1815-1848)風格溶入維也納教堂音樂的作曲家,所以舒伯特早期作品有他老師的教堂音樂的特點。

同一時期舒伯特的朋友圈子也不斷擴大。Mayrhofer介紹他認識Johann Michael Vogl,著名的男中音,他為給舒伯特擴大影響經常在維也納的沙龍演唱他譜的歌曲:Anselm Hüttenbrenner和他的兄弟Joseph是舒伯特的忠實歌迷。出色的鋼琴家Joseph von Gahy經常演奏他的奏鳴曲和幻想曲。音樂世家Sonnleithner一家,因為大兒子與舒伯特在皇家學院是同學,讓舒伯特自由出入, 而且為他舉辦音樂聚會,這種聚會很快被稱為「舒伯特圈子(Schubertiaden)」。

1820年標志著舒伯特風格走向成熟。而且對於他作曲生涯更有意義的是在那一年他的兩部歌劇在Kärntnerthor theatre上演:「孿生兄弟」(Die Zwillingsbrüder」)(D.647)和「神奇的豎琴」(Die Zauberharfe) (D.644)。 儘管如此,他的大部分作品仍然局限於由Gundelhof的業餘歌唱團演唱,這個歌唱團是早期他家的家庭四重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。

無奈的是出版商都對他絲毫不感興趣。事業上的挫折驅使舒伯特走近
青樓女子,他希望這些思想簡單的女子們可以使他壓抑的心情得以解脫。不幸的是舒伯特1823年1月被感染梅毒,這在當時是不治之症。

1823年舒伯特完成了第一個為Wilhelm Müller的詩歌創作的歌曲集「快樂的磨坊女」(Die schöne Müllerin), D. 795, . 這部作品以及後來的「冬季之旅」(Winterreise) D. 911, 被廣泛地認為是舒伯特歌曲作品的巔峰之作。

1825年,
舒伯特的作品源源不斷被出版,經濟上的壓力有所緩和。舒伯特當年夏天在上奧地利度過愉快的假期,被當地人狂熱追捧。正是在這次旅行中舒伯特創作了歌曲集"Songs from Sir Walter Scott",其中包含了著名的「Ellens dritter Gesang」, D.839, 也就是當代人們熟悉的「Ave Maria」。

從1826年到1828年舒伯特除了在1827年去過一次格拉茨,一直待在維也納。

貼心注意: 這不是最完整的喔!

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

達文西


1452年四月十五日,星期六,深夜三時,達文西出生於翡冷翠郊外,文西村的安奇亞諾。

他是村內德公證人比羅,和農家女卡特麗娜的私生子。
他出生不久,母親受到遺棄,他由生母帶到5歲以後,由祖父撫養長大。


   
孩提時代的達文西,天資聰穎、勤奮好學,興趣非常廣泛,尤其喜愛繪畫,
常為鄰里們作畫,因此就有『繪畫神童』之稱。
他給祖父畫過肖像,受到祖父的稱讚。
維羅吉歐的入室子弟
   達文西的家族,是佛羅倫是有名的望族,三代都是公證人,
他父親原想讓他繼承自己的事業去學習法律,可是達文西對此卻毫無興趣。
他和父親一起遷居到翡冷翠以後,其父將他送進自己密友,
維羅吉歐的畫坊學藝,和波堤且利、翡路幾諾、克萊弟等人,是同師兄弟。
對當時14歲的達文西而言,剛開始學當學徒時,多少還承受老師的影響,
但是同時代的藝術家,實在沒什麼值得學習的特色。
達文西21歲時,有一回幫維羅吉歐完成【基督受喜】中,左側的天使。
據說身為老師的維羅吉歐,看到達文西所繪的天使,巧奪天工!震驚之餘,從此以後不在提筆畫畫。
20歲既被承認為畫家年,達文西20歲時,被佛羅倫斯畫家行會吸收為會員,這意味著他的藝術造詣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,標示著他已具備獨立之工作能力,從此成為社會公認的畫家,
    1472
但他不忍離開朝夕相處的師傅,寧願留在老師的畫坊當其助手。
    按照畫坊的慣例,徒弟要幫師傅完成主顧的訂件,
因此達文西在維羅吉歐畫坊,幫師傅完成了許多訂件。
由於達文西善於吸收老師的特點和記憶,以至於在一些作品中,很難區分哪些部分出自老師之手?
又哪些部分是出自達文西之手?後來達文西的藝術水準超過了自己的老師,使他成為文藝復興盛期,最傑出的現實主義藝術大師。
    後來達文西又繪製了【傳報喜訊】、【三王朝拜】、【岩窟聖母】、【最後的晚餐】、【蒙娜麗莎】、【安吉亞利之役】、【聖母子與聖安妮】、【施洗約翰】、【聖傑洛姆】......等


蒙娜麗莎



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

克利

金色的魚



克利畫於1925年
油彩 水彩 紙板  50X69公分 德國漢堡市美術館藏

這幅「魚兒畫」充滿了許多想像中的海洋生物,
不過,
所有焦點都集中在畫面中央的金色大魚。
畫面四個角落聚集許多小魚和植物
看起來就像一道裝飾性的鑲邊。


克利
(poul klee. 1879~1940)

克利出生於瑞士。
他是一個才華洋溢的小提琴手,
差一點就成為音樂家。
但是
他後來決定捨棄音樂
改學繪畫
他在德國定居與工作
一直到1930年代
納碎勢力崛起後才離開
德國納碎痛恨現代藝術
包掛克利的作品
他們宣稱現代藝術是「退化的」或腐敗的
因而禁止現代藝術的創作。
於是
克利被迫回到瑞士。
不久
他染上一種罕見的病
並在1940年去世。
轉自-我的音樂創作書




惠斯勒

黑與金的夜曲 墜落的煙火



惠斯勒畫於1875年
油畫 木板 60X47 美國底特律藝術中心藏

這幅黝黑 沉鬱的油畫
傳達了煙火表演帶給人的感受-刺激和興奮
夜晚天空下
到處是縷縷上升的煙和一道道閃閃發光的金色火光
一幢幢黑影聚集在畫面左邊-哪可能是看煙火的民眾
但是
畫裡的一切都過於模糊不清
想要在辨認其他事物就有點困難了。


惠斯勒
(James Whistler 1834~1930 )

惠斯勒出生於美國。
最初他打算當一名軍官,但後來沒有通過考試。
所以
他移居法國,開始學習藝術。
之後
他在倫敦工作了很多年。
他的繪畫事業極為成功,
它那充滿氣氛的繪畫風格
營的了需多人的讚賞
雖然他的壞脾氣也同樣有名
許多他跟最好的客戶後來都跟他不歡而散
一個個都被他氣跑了。


轉自-我的藝術創作書








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

梵谷

梵谷 星空=星夜

梵谷畫於1889年       


油彩 畫布 74x92公分,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藏 

梵谷曾說:「看星星總是讓我做夢。」

這一幅以誇張的手法來表現夜晚的星空
畫裡可見到閃爍的星星和扭曲的樹木
畫面由許多成層層厚厚的油彩堆疊出來
油彩後的連筆刷的痕跡都看的見。



梵谷
(vincent van gogh, 1853~1890)

梵谷出生於荷蘭。
到了21歲那年,
它已經嘗試當過教師ˋ店員ˋ牧師,
可是都沒成功.。
後來,
它決定現身藝術。
然而
一生為了生活而奮鬥,
在有生之年裡,
卻只賣出一幅畫!
但如今,
它的話已有千萬元以上的價值!

令人難過的是,

梵谷深受精神疾病所苦。
有一次,
他跟朋友吵了一架之後,
自己割掉了部份的左耳
這是梵谷很著名的一件事。

1889年,
他住進精神疾病院,
這時的他,
仍然持續不斷作畫,
只是愈來愈消沉。
一年後,
它就舉槍自盡了

轉自 我的藝術創作書

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

障礙畫家 黃美廉



美廉的爸爸是一名牧師,所以他相信:『凡神所賜,都是好的。』的簡單道理,不願放棄也不顧他人的眼光,每每在公眾的場合並非遮遮掩掩的不願正面承認這樣的女兒,反而更大剌剌的將她放在最顯眼的地方,驕傲的告訴他的朋友或教會的中的教友:『這是我女兒,上帝愛她,我也愛她。』而現在,大家都愛她。她站在台上,不時不規律的揮舞著她的雙手;
仰著頭,脖子伸得好長好長,與她尖尖的下巴扯成一條直線;
她的嘴張著,眼睛瞇成一條線,詭譎的看著台下的學生;
偶然她口中也會依依唔唔的,不知在說些什麼。
基本上她是一個不會說話的人,但是,她的聽力很好,
只要對方猜中或說出她的意見,她就會樂得大叫一聲,
伸出右手,用兩個指頭指著你,或者拍著手,
歪歪斜斜的向你走來,送給你一張用她的畫製作的明信片。
她就是黃美廉,一位自小就染患腦性麻痺的病人。
腦性麻痺奪去了她肢體的平衡感,也奪走了她發聲講話的能力。
從小她就活在諸多肢體不便及眾多異樣的眼光中,
她的成長充滿了血淚。
然而她沒有讓這些外在的痛苦擊敗她內在奮鬥的精神,
她昂然面對,迎向一切的不可能。
終於獲得了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,她用她的手當畫筆,
以色彩告訴人「寰宇之力與美」,並且燦爛的「活出生命的色彩」。
全場的學生都被她不能控制自如的肢體動作震攝住了。
這是一場傾倒生命、與生命相遇的演講會。

請問黃博士」,一個學生小聲的問:「妳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,
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?妳都沒有怨恨嗎?」

我的心頭一緊,真是太不成熟了,怎麼可以當著面,
在大庭廣眾之前問這個問題,太刺人了,很擔心黃美廉會受不了。
「我怎麼看自己?」美廉用粉筆在黑板上重重的寫下這幾個字。
她寫字時用力極猛,有力透紙背的氣勢,寫完這個問題,
她停下筆來,歪著頭,回頭看著發問的同學,然後嫣然一笑,
回過頭來,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的寫了起來:
一、我好可愛!
二、我的腿很長
三、爸爸媽媽這麼愛我!
四、上帝這麼愛我!
五、我會畫畫!我會寫稿!
六、我有隻可愛的貓!
七、還有…….
八、……」
忽然,教室內一片鴉雀無聲,沒有人敢講話。
她回過頭來定定的看著大家,再回過頭去,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的結論:


我只看我所有的,不看我所沒有的。」
掌聲由學生群中響起,看看美廉傾斜著身子站在台上,
滿足的笑容,從她的嘴角盪漾開來,眼睛瞇得更小了,
有一種永遠也不被擊敗的傲然,寫在她臉上。
我坐在位子上看著她,不覺兩眼濕潤起來。
走出教室,美廉寫在黑板上的結論,一直在我眼前跳躍:
我只看我所有的,不看我所沒有的。」



為甚麼會這樣呢?
黃美廉畫家黃美廉博士,由於接生時醫師的疏忽,造成運動神經的受傷,以致於她一出生就罹患了腦性痲痺,一直到五歲還全身軟綿綿的,媽媽在抱著她四處尋醫未果,數度恨不得把她掐死,然後自殺---,儘管美廉心智完全正常,但因顏面肌肉扭曲、四肢運動不協調、連開口說話都有困難,導致人們對她的第一個印象,不是神經病,就是白痴

 猶清晰記得,六、七歲時,美廉在自家門口爬來爬去,鄰居看了七嘴八舌的對阿嬤說道:「你這個孫女,我看以後只能到馬戲團表演……。」美廉到了一年級的時候,還不會拿湯匙,她總是把飯菜吃得滿地都是。媽媽必須要蹲在地上,把米飯一粒粒的撿起來。上學的時候,第一件要克服的事是學寫字,可是美廉不會握筆,每天放學都要媽媽握住她的手,一筆一劃的教她寫。

 一直到升上二年級,美廉才學會握筆。二年級是美廉人生重要的轉捩點,有一次教授美術的馬治江老師發現她畫得很好。鼓勵她:「美廉,你畫得很好,很有美術的天份,要好好學習畫畫,將可以做一個很棒的畫家。」經過多年的努力, 一九九三年,她順利取得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,又榮獲教育部的十大傑出青年獎章,更在台 灣成為家喻戶曉的畫家。








這是體育老師跟我說的故事 一開始我聽到還真有點嚇到
他怎麼可以還那麼堅強呢?
直到我看到他的故事才知道




如果我能唱 詞/黃美廉



看到有沒有感動些呢?